新闻资讯

【媒体聚焦】解放日报关注报道上海颠覆性技术创新中心,加速前沿性、颠覆性创新,激发原始创新“活力源”

本文转载自“今日漕河泾”微信公众号

编者按

2024年1月2日,解放日报以“科创漕河泾:下好开发区创新发展‘先手棋’”为题,整版报道漕河泾开发区聚焦科技创新、培育产业发展取得的辉煌成绩,并重点报道了由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上海长三角技术创新研究院、上海市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发展总公司共建的颠覆性技术创新项目运营平台上海颠覆性技术创新中心(简称“上海中心”)加速前沿性、颠覆性创新,激发原始创新“活力源”等情况。上海中心作为国家颠覆性技术创新网络体系的核心节点,主要职责是负责长三角区域国家颠覆性技术创新项目发现、遴选、管理和服务,培育具有颠覆性潜力的项目,转化颠覆性技术创新项目,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高质量发展。

图片

激发原始创新“活力源”

黑天鹅》作者塔勒布认为,非对称性风险会给系统带来不确定性,只有实现“风险共担”,将每一个参与者都纳入风险系统,集体才能做出最优的决策,人类社会和世界才可以持续地稳定运行。

科技创新,从本质上讲是高风险活动,越是对生产力发展具有重大突破意义的创新,其风险程度往往越高。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需要具备科技创新全链条系统观、全局观,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机制,让科技创新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参与者都有面对风险的勇气担当和责任利益。

聚焦0到1基础研究阶段,园区通过加大投入,支持科学家、企业家面向高风险、高价值的科学和技术难题。典型案例是漕河泾开发区联合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上海长三角技术创新研究院,打造面向长三角颠覆性技术筛选培育的“上海颠覆性技术创新中心”。该中心将在面向全球形成颠覆性技术创新网络的关键节点,针对改变“游戏规则”的关键核心技术,通过全球化布局、开放式发现、逻辑式评价、滚动式支持、接力式加速等颠覆性技术创新运行管理机制,成立“颠覆性技术”项目孵化中心,筛选和培育一批标志性项目,搭建“颠覆性技术”项目投资平台,以“国家颠覆性技术专项+基金”的形式加速成果转化,打造颠覆性技术成果加速和转化基地。

图片

聚焦1到10创新成果转化阶段,园区发挥产业资源优势、专业服务优势、耐心资本优势,建立多元主体参与、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符合科技创新特征的新机制。2023年漕河泾开发区规划引进一批关键项目,如国家级生物医药研发平台、上海科学智能创新中心、香港大学交叉学科国际研究院等。

在开展基础研究成果转化、颠覆性研究落地同时,漕河泾开发区汇聚了充沛的创新资源。如何将创新资源转化为产业成果是关键。以香港大学交叉学科国际研究院(产业转化中心)为例,这一产业转化中心将是香港大学在中国长三角区域的重要“落子”,通过打造拥有香港大学特色的产业合作模式,推动高新知识转移、成果转化、产业孵化和落地发展。

未来五年,漕河泾开发区将携手政府产业主管部门、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以及各类市场主体,发挥国资国企资源撬动能力,在科创领域投资百亿元,重点聚焦大模型、人形机器人、生物医药、集成电路、颠覆性技术,培育产业发展的“核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