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科技人才政策信息(2024年第4期)

本文转载自“锐科技”微信公众号

一、重要活动


◆ 新华社重庆4月23日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3日下午在重庆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坚持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因地制宜发展新兴产业,加快西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积极培养引进用好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努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深化东中西部科技创新合作,建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加快传统产业技术改造,推进重点行业设备更新改造,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升级、提质、增效,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和产品精深加工度。促进中央企业与西部地区融合发展。把旅游等服务业打造成区域支柱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探索发展现代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形成地区发展新动能。(来源:新华网)


◆ 新华社重庆4月24日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在重庆考察。他强调,重庆制造业基础较好,科教人才资源丰富,要着力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入实施制造业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和大规模设备更新工程,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培育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和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重大科技攻关,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积极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新动能,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积极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更好发挥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作用。大力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重庆,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来源:新华网)


二、科技人才政策


◆ 4月2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九部门发布《加快数字人才培育支撑数字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方案》提出,结合数字人才需求,深化数字领域新工科研究与实践,加强高等院校数字领域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加大交叉学科人才培养力度。深化产学研融合,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联合培养复合型数字人才。开展数字领域卓越工程师能力评价,推动数字技术工程师国际互认。完善数字科技成果转化、增加数字知识价值为导向的收入分配政策,完善高层次人才工资分配激励机制,落实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现金奖励政策。畅通企业数字人才向高校流动渠道,支持高校设立流动岗位,吸引符合条件的企业高层次数字人才按规定兼职,支持和鼓励高校、科研院所数字领域符合条件的科研人员按照国家规定兼职创新、在职和离岗创办企业。(来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网站)


◆ 4月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六部门发布《关于支持内蒙古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通知》提出,支持内蒙古绿色低碳技术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健全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鼓励内蒙古高校、科研机构加强与国内外大学和学术机构交流合作,开展人才联合培养。鼓励企业以多种方式引才聚才。鼓励规范开展绿色低碳相关领域社会化培训。(来源: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


◆ 4月22日,科技部、财政部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管理暂行办法》。《办法》提出,主责单位要结合专项特点和实施需要,加强组织实施机制创新,通过竞争择优、定向委托、分阶段滚动支持等多种项目遴选方式,在全国范围内择优确定项目承担单位,可采取“揭榜挂帅”、“赛马制”、“链主制”、青年科学家项目、长周期项目等组织模式,通过第三方测试、真实应用场景考核等方式,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提升项目组织实施绩效。按照“放管结合、权责对等”的原则,采取简化预算编制、下放预算调剂权、实行“包干制”“负面清单”等多种方式,扩大科研经费管理自主权,减轻科研人员事务性负担,激发创新活力。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通过前补助、后补助、“里程碑”拨款等方式对具体项目分类支持。(来源:科学技术部网站)


◆ 4月2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北京市人民政府发布《中关村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方案(2024—2027年)》。《方案》提出,支持发现、培养从事科学前沿探索和交叉研究的科学家,加快形成战略科学家成长梯队。深入实施卓越青年科学家计划、杰出青年人才计划、青年人才托举工程等项目,加大优秀青年科技人才扶持力度。针对连续创业者探索实施包容审慎监管制度。实施全球顶尖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毕业生引进“直通车”制度,对国内“双一流”高校、国际知名高校重点专业本科以上学历的优秀外籍毕业生来华创新创业的,可申请私人事务类居留证件。支持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与企业人才双向流动,完善流动人才社保接续政策。试点外籍人才出入境服务改革,优化外国人工作许可证和工作类居留许可证审批管理。(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

◆ 4月16日,教育部办公厅、农业农村部办公厅、中国科协办公厅发布《关于支持建设第二批科技小院及科技小院集群的通知》。《通知》提出,突出学科交叉、校地协同、产教融合、校际合作,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社会组织、企业等在科技小院建设发展中的作用,多方互动,协同共育,多向赋能。鼓励农业博士、硕士以外的其他相关专业学位探索推广科技小院模式,实现科技小院育人升级和拓展,拓宽科技小院人才培养覆盖面、科技创新领域和服务功能。(来源:教育部网站)


三、地方科技人才工作


◆ 4月3日,吉林省科学技术厅发布《吉林省科学技术厅2024年度营商环境建设实施方案》。《方案》提出,积极吸引院士团队在吉林省科技企业建立院士工作站,厚植拔尖创新人才培育土壤。实施青年成长、优秀青年、杰出青年梯次递进的培养计划,支持更多中青年科技人才(团队)“挑大梁”,在实践历练中快速成长。鼓励更多科学家进驻企业开展深度合作,不断扩大企业科学家在科技管理工作中的参与度。(来源:吉林省科学技术厅网站)


◆ 4月8日,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发布《关于加强和改进职称评审工作进一步激发专业技术人员活力的通知》。《通知》提出,从科学设置人才评价体系、合理设置论文和科研成果要求、减少学历、奖项等限制性条件等方面完善符合人才特点的分类评价标准;从完善同行评价机制、畅通职称评审绿色通道、持续推进“定向评价、定向使用”等方面改进和创新人才评价机制;从加强职称评审信息化建设、提升评审机构服务能力、树立评审专家队伍良好形象、创新服务方式等方面提升职称评审服务保障能力。(来源: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网站)


◆ 4月8日,重庆市人民政府、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发布《重庆市打造西部科普中心实施方案》。《方案》提出,实施新时代重庆科普人才培育工程,推动在渝高校设立科普相关专业与课程自主培养人才,依托重点实验室、科普场馆、科普基地等集聚人才,通过举办科普讲解大赛、科普作品评选等赛事活动选拔人才,加大科普人才项目支持力度,拓展科普人才参与活动、提供服务的渠道,支持建设专家科普工作室,培育一批科普研究、科普创作、科普传媒、科普产品研发等专兼职科普人才。分类组建重庆市科学传播专家团、专家科普讲师团,壮大科普志愿者队伍和志愿服务示范组织。健全科普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建立符合科普工作特点的职称评定、绩效考核等评价制度。(来源: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


◆ 4月18日,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发布《北京市绿色低碳发展国民教育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方案》提出,支持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加强绿色低碳领域基础前瞻性研究和碳减排、碳零排、碳负排技术原始创新,加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支持高水平特色型大学发挥学科优势,围绕首都产业绿色低碳发展加快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继续加强紧缺行业人才培养;推进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开展市场导向的绿色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来源: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网站)


◆ 4月25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上海市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方案》提出,加强高校和科研机构专利转化激励,对高校和科研机构专利转化服务团队按照规定予以绩效奖励,提升存量专利转化效率。持续推进上海市知识产权运营(促进)中心、知识产权运营服务集聚区功能园等载体建设,强化技术、信息、资本、服务、人才等资源要素集聚。加快发展知识产权运营实务人才队伍,持续开展中小企业知识产权首席运营官、专利运营特派员等培养项目,为加强专利转化运用工作提供人才支撑。(来源:上海市人民政府网站)


◆ 4月25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贯彻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方案》提出,支持高校设置知识产权相关交叉学科,建设知识产权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打造高层次复合型专利转化专业人才队伍。支持高校、科研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和国有企业等单位开展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者长期使用权改革试点。推行技术转移人员贡献积分制,对承担科技成果转化的高校、科研院所等技术转移机构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按不低于奖励总额的5%给予奖励。(来源:浙江省人民政府网站)


◆ 4月26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发布《安徽省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实施方案》。《方案》提出,对企业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可通过“绿色通道”进行职称评审和人才层次认定。实施“青年俊才”“万名博士后聚江淮”“菁英学子”等计划,加大省级人才工程和省自然科学基金对企业科技人才支持力度。支持企业建设“研发飞地”,在省外(海外)全资设立的研发机构、省级备案认定的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全职聘用的人才,享受在皖人才相关政策。在有条件有需求的科技企业,探索开展高层次人才编制保障“双万工程”(万名编制和万名高级岗位)试点。下放企业人才评价自主权,开展“按薪定才”,将薪酬待遇等作为企业人才层次认定的主要依据。授权产业联盟、龙头和链主企业自主开展工程技术系列相应专业职称评审和高层次人才认定。(来源:安徽省人民政府网站)


◆ 4月26日,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意见》提出,以培养人的创造力为导向,深化教育评价制度改革,开展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持续深化“双减”,以数字化赋能教联体扩面提质。争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优化省内高校学科设置,建设一批未来技术学院、现代产业学院、专业特色学院。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指向,全面推进国家科技人才综合评价改革试点,推动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省属高校科研院所全覆盖。统筹实施战略科技人才引领、青年拔尖人才成长、卓越工程师集聚、工匠培育“四大专项计划”。(来源:湖北省人民政府网站)


(来源:科技部人才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