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京津冀中心企业风采 | 超视计科技与华中科技大学张玉慧教授团队合作开发基于血小板亚细胞结构超分辨荧光成像的肿瘤液体活检新方法

本文转载自“超视计科技”微信公众号


编者按

HIS-SIM智能超灵敏超分辨显微镜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研究院共同培育的高科技企业广州超视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简称“超视计科技”)针对单细胞荧光显微成像应用而自主研发生产销售的一款通用型超分辨显微镜。超视计科技与华中科技大学张玉慧教授团队合作,利用超分辨荧光显微镜和自动化图像分析方法实现高通量的血小板亚细胞器结构成像、分析和统计,为肿瘤液体活检提供一种全新亚细胞水平,而非现有细胞或分子水平的血小板量化检测指标,有望为肿瘤患者诊疗提供新突破点,为超分辨成像技术临床应用开辟新途径。


图片


       

肿瘤是人类健康的一大敌人。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2020年近1000万例(或近六分之一)死亡由癌症导致。如能及早发现癌症并介入治疗则能显著降低癌症死亡率。但肿瘤存在异质性和复杂性,使得肿瘤检测流程复杂。因此,开发便捷方法实现肿瘤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而血液检测具有体系成熟、安全、便捷等特点,并且血小板在肿瘤进展的所有阶段都起着重要作用,其丰沛性、易获得性使其在肿瘤液体活检上具有巨大潜力,但现有临床检测所能提供的血小板检测指标(如:血常规及血小板功能检测)非常有限,远不能满足现有临床诊疗的需求。


       

华中科技大学张玉慧教授团队认为,血小板的亚细胞结构如微管、α-颗粒、致密颗粒等可以反映其生理状态,可能与体内肿瘤的发生阶段有关。但传统光学成像方法受限于光学衍射极限无法捕捉其亚细胞结构的差异。而电镜检测具有通量小、制样复杂、成本高昂等缺点。如何取得通量、成像效果、成本三者的平衡决定了该方向在临床上的应用。

针对上述问题,张玉慧教授团队与超视计科技团队合作,提出利用超分辨荧光显微镜和自动化图像分析方法实现了高通量的血小板亚细胞器结构成像、分析、统计(图1),打破通量、分辨率、成本的不可能三角。研究成果以题为“Superresolution fluorescence microscopy of platelet subcellular structures as a potential tumor liquid biopsy”在线发表于Small Methods》。该研究有望为肿瘤患者诊疗提供新的突破点。


图片        

图1 检测流程示意图

张玉慧教授团队首先建立了血小板样品制备的标准化流程,筛选出最优血小板亚细胞结构荧光标记方法,为高通量获得血小板亚细胞结构超分辨荧光图像奠定基础,解决了利用血小板亚细胞结构进行临床检测时存储、分离和固定等过程对亚细胞结构的影响,为后续体系化分析和采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数据分析,团队发现了肿瘤患者血小板中微管和α-颗粒拥有独特的分布模式。例如在微管中,健康对照组主要呈现圆环线圈状,而在肿瘤患者中发现了多种先前未曾报道的微管分布模式,如:弥散模式、不规则模式和聚集模式。同样的差异也体现在α-颗粒的分布模式。

已有大量的血小板亚细胞超分辨图像,但缺少针对血小板亚细胞结构图像高通量自动化分析方法。针对上述问题,张玉慧教授团队与超视计科技团队合作,开发了一套自动化高通量的图像分析流程。

该方法充分利用明场和荧光成像的特点,结合深度学习,首先实现了细胞高效分割(图2a i)。然后利用分割结果与深度学习分类网络实现血小板亚细胞结构的准确分类(图2a ii-iv)。对于α-颗粒,该方法会自动进行颗粒计数以进行定量化分析(图2a)。该分析方法除了具有可解释性高(图2a v-vi)外,还具有无偏、自动化、准确的特点(图2b-c)。


图片        

图2 开发的高通量自动图像分析工作流程

最后,利用上述技术对肿瘤患者(包括:骨髓增殖性肿瘤、卵巢癌、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及脑胶质瘤)与健康对照组、良性肿块患者的血小板亚细胞结构进行对比统计分析。结果表明,α-颗粒在血小板中的分布模式有潜力成为如胶质瘤、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等多种癌症的生物标志物,因此不仅有助于这些疾病的诊断,还具有评估治疗效果的潜力。

文献链接:https://doi.org/10.1002/smtd.202300445

关于超视计科技

广州超视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以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研究院、北京大学及多个国内外顶尖科研团队为支撑,专注于活细胞超分辨成像技术研发与应用的高科技企业。目前,公司以自主研发的活细胞超分辨显微镜为基础,初步建立起国内最完整的超分辨成像技术与数据服务生态,可为高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等提供生物制样指导、成像测试支持、定制数据分析、专业技术售后等全流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