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2021微纳光学创新讲堂圆满举行

12月11日至12日,由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以下简称“京津冀中心”)主办,南方科技大学承办,首都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协办的“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2021微纳光学创新讲堂”在南方科技大学隆重召开,来自国内微纳光学领域的50余名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及学生代表,通过线下及网络直播的方式共聚一堂,共话微纳光学产学研未来。

 

协同

 

  创新讲堂由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王茤祥主任致欢迎词,武汉大学徐红星院士致开幕词。

  王茤祥主任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地欢迎,对南方科技大学给予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他详细介绍了京津冀中心的成立背景、功能定位及“三加一”科研模式。他指出,京津冀中心始终坚持以重大基础研究成果产业化、发展原始创新为核心使命,采取大学“育种”、中心“育苗”、企业“育材”、区域“成林”的发展模式,构建全球化协同创新体系,培育专业平台、研发原创技术、培育新兴产业、培养创新人才,致力于打造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战略节点、高质量发展重大动力源。他希望本次创新讲堂能够为从事微纳光学领域的青年学者架起沟通和交流的平台,发现和挖掘出好的技术、项目,展开多种形式合作,积极推动微纳光学的学科研究和产业化发展。

  徐红星院士在致辞中表示,科技成果转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从基础研究、技术研发、产业化应用的整个过程,涵盖了科技成果的整个创新链条。广大科技工作者应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引领科技发展方向,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本次创新讲堂瞄准微纳光学最前沿的科学技术,邀请了领域内最活跃的青年科学家,除了令人期待的前沿学术报告交流,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能够深化对加速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思想认识,从科技创新的发展脉络中洞察其特点规律,结合实际研究工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他希望与会嘉宾能够共同思考技术创新的方向,探讨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科学内涵与实现路径,探索联合攻关新模式。

 

协同

 

  本次讲堂特别邀请武汉大学教授于霆作了“先进二维半导体光源构筑及应用”的主旨报告,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巫江作了“化合物半导体材料与先进光电器件制造”的主旨报告,清华大学教授熊启华作了“微腔激子极化激元量子光学特性和器件”的主旨报告,中山大学教授周张凯作了“微纳光场调控的信息加密与量子强耦合应用”的主旨报告,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教授肖淑敏作了“超构表面助力光学仪器的小型化与集成化”的主旨报告,武汉大学教授管志强作了“片上集成光信息器件可控构筑”的主旨报告,华东师范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吴光作了“单光子成像技术”的主旨报告,国家信息光电子创新中心硅光技术部经理王磊作了“面向信息光电子的硅光芯片技术产业化进展和趋势”的主旨报告,浙江大学教授杨青在线作了“基于微纳光子的智能感知和成像”的主旨报告,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副院长宋清海作了“基于微型激光的高灵敏传感与成像”的主旨报告,华中科技大学教授陈学文作了“干涉散射微镜与高通量高灵敏检测”的主旨报告,首都师范大学教授李志鹏作了“基于重复率的单分子定量SERS检测”的主旨报告,深圳大学微纳光子学研究院副研究员麦江泉作了“光谱仪的微型化及其应用”的主旨报告,厦门大学教授丁松园“红外纳米光谱和光探测器”的主旨报告。

 

协同

 

  各主题演讲精彩纷呈,与会嘉宾和观众在问答环节竞相提问,积极讨论,讲堂现场气氛热烈。

 

协同

 

  专家座谈环节,与会嘉宾围绕微纳光学的领域应用、技术产业化、国内外技术合作路径、产业生态建设等话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

  闭幕式上,王茤祥主任再次对嘉宾的到来和支持表示感谢。他指出,本次创新讲堂在前沿技术创新和学科交叉融合上达到了新的高度,为高校及业界同仁提供了学习交流的重要平台,对促进微纳光学领域的学术交流、科技创新以及成果转化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未来,京津冀中心将会继续努力,吸引更多领域内产学研人士参与,以问题为导向,协同联动,加速科技成果落地开花,为全力推动国家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做出应有的贡献。

  据悉,2021微纳光学创新讲堂是京津冀中心自成立以来创办的系列创新讲堂之一,是继光电技术创新讲堂、先进功能材料创新讲堂、环境前沿技术创新讲堂、医疗器械创新讲堂之后的又一场大型系列讲座。至此,京津冀中心2021年度的系列创新讲堂活动圆满落下帷幕。